图书介绍

城市可持续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市可持续发展
  • 罗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0586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8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济聚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1

一、聚集效应的双重性1

1.分工与专业化促进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1

2.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1

3.城市生产扩大和集中的不可持续效应1

4.聚集经济的合理与适度2

二、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终极影响2

1.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与消费需求结构2

2.工业品无节制需求与生产无限度扩张2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适度生产规模2

1.市场规模边界与交易费用2

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易费用3

3.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理性”3

第二章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4

一、传统框架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局限4

二、偏好多样化的需求结构5

1.消费效用函数5

2.差异化工业品的间接需求5

3.多样化偏好与可持续问题源头6

三、规模报酬递增与生产无限扩大7

1.古诺均衡与伯特兰均衡7

2.D-S框架下的固定加成率7

3.内部与外部规模收益7

4.需求与供给对规模报酬递增相互作用8

第三章 核心-边缘模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9

一、微观主体的最优决策及影响9

二、区域分异、聚集及影响11

1.短期均衡方程11

2.相对实际工资与空间分布模式12

3.区域分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13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惯性13

1.核心-边缘模型的关键性特征13

2.循环积累因果关系与聚集的自我强化14

3.抑制工业品多样化的偏好14

4.限制工业品的差别化14

5.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路径依赖”15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变性与门槛效应15

1.非线性的空间聚集力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变性15

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变性特征的启示15

第四章 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与城市可持续发展16

一、区位问题及其重要意义16

二、区位利益的双重性与生产活动区位的选择16

1.区位利益的双重外部性17

2.区位外部负效应的内部化17

3.厂商的最优区位理论与合理资源价格体系18

三、真实效用水平与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决策18

1.居民效用水平的“真实化”18

2.以真实效用水平作为居民区位选择决策的依据18

四、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的引导作用19

第五章 城市空间形成与可持续发展20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20

1.企业组织一体化的集中和扩张20

2.企业组织纵向分解及影响20

二、企业之间联系成本的变化21

1.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21

2.联系成本影响下的企业聚散21

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联系成本21

三、信息化革命的双重影响22

1.产品快速换代与物质资源急剧消耗22

2.多样化产品刺激无限制需求22

3.技术进步与资源高效利用22

4.信息化导向的经济集中与可持续问题处理弹性22

5.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心的转移22

四、两种城市化过程与反溢出效应22

1.聚集途径的城市化过程23

2.分散途径的城市化过程23

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反溢出效应23

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平衡23

1.经济增长不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不平衡23

2.可持续发展的“极化空间效应”24

3.可持续发展的“分享空间效应”24

第六章 二元空间结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25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二元空间结构25

1.非均衡增长规律与“核心-边缘”基础结构25

2.二元空间结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5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扩散与分化26

1.二元空间结构演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态势26

2.不同演化阶段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6

三、高技术产业区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正溢出作用27

1.专业化空间区域27

2.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影响27

3.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空间过程27

4.新的产业区与新的空间外部效应28

四、农业区域空间结构与城乡互动28

第七章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规模29

一、城市规模的帕累托分布29

二、“等级-规模”模式与影响30

1.齐夫城市规模等级定律30

2.杨吾扬“等级-规模”模式30

三、城市规模与效益30

1.城市人口规模与国民收入模型31

2.城市规模的临界点31

四、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合理化31

1.解释性空间结构模型31

2.城市体系发展的整体模型32

3.城市体系的完善模式32

第八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33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33

1.城市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33

2.城市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33

3.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关联度34

4.城市产业结构的双赢演变能力34

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35

1.市场优势与市场绿色需求结构水平35

2.比较优势与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35

3.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规模与主导产业规模36

4.主导产业的关联度36

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非主导产业发展37

1.后向关联产业37

2.前向关联产业37

3.旁侧关联产业37

4.适度超前的基础产业发展37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38

1.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标准选择主导产业38

2.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系统38

3.配套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产业38

4.推动适度超前的基础产业发展38

5.积极扶持潜在的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38

五、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产业结构演变39

1.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研究的启示39

2.工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影响40

3.产业结构的信息化与影响41

4.产业相对收入差异分析与启示42

第九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结构系统45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结构系统的特征45

1.非线性的结构45

2.非平衡态的稳定结构45

3.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45

4.非平衡相变与系统的自组织和自适应45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的形成46

1.开放与吸收负熵流46

2.非平衡态与可持续发展源泉47

3.非线性与可持续发展节奏47

4.非线性机制与自我完善48

5.涨落与可持续发展契机49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同49

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应50

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自组织50

第十章 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发展53

一、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涵义53

1.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表述53

2.依据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表述54

3.依据可持续发展定义的表述54

二、城市双赢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55

1.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效应55

2.人力资本投入的促进56

3.产业结构的双刃性57

4.基础设施的重要影响58

5.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实现途径58

三、城市的双赢经济增长59

1.城市双赢经济增长的要素60

2.城市双赢经济增长的模式63

3.技术进步对城市双赢经济增长的作用67

第十一章 城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70

一、信息经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促进70

1.城市向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过渡71

2.信息产业与其他非信息产业的互动71

3.城市特色的跨越与创新战略71

4.扩大信息产业的外部效应71

5.注重信息经济的平衡发展71

二、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发展效益71

1.以无形资源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72

2.带动城市社会发展转向协调72

3.配合经济过程实现生态化改造72

三、减物质化的经济行为准则72

1.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72

2.促进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72

四、信息与生态双重的技术基础73

1.新型工业化的技术创新导向73

2.绿色化和生态化的原则73

五、不同层面上的全面工作73

1.培育信息和生态型的新型产业73

2.企业的减耗增效发展73

3.辐射到广泛的社会领域73

4.新型城市化的重要经济基础73

第十二章 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74

一、循环经济的三大关系74

1.循环经济与经济增长方式、新型工业化道路74

2.循环经济与消费模式转变75

3.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5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框架体系75

1.循环经济的税费政策75

2.循环经济的价格政策76

3.循环经济的市场手段79

4.循环经济的科技政策80

5.循环经济的消费政策80

6.循环经济的其他政策81

7.循环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81

三、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问题82

1.配套法律法规上的缺陷82

2.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82

四、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践82

1.城市产业领域的实践82

2.北京的循环经济发展84

3.国际经验的借鉴85

五、建立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85

第十三章 城乡的可持续发展86

一、城乡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特征86

1.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迁移与缓冲区86

2.人口聚集的正向作用87

3.产业发展的环境空间约束减弱87

4.产业结构并不优化87

5.面临更多乡村可持续发展问题87

6.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87

二、城市核心区与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并进87

三、土地生态保护与生产功能的协调利用88

1.协调规划88

2.突出地域生态特色88

3.与城市生态保护用地综合布局88

四、在空间形态上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88

1.城乡边缘区扩展的形态方式88

2.优先采用镶嵌式形态扩展方式89

五、城乡边缘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完善89

六、乡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性89

1.乡村是城市资源和投入的重要来源89

2.城市和乡村互为市场89

七、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89

1.现代工业式农业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90

2.替代农业的地域与技术局限性90

3.传统型乡村经济对资源与环境的粗放利用91

八、可持续农业91

1.可持续农业系统91

2.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目标92

九、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93

1.传统型乡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93

2.现代型乡村资源环境的合理保护利用94

3.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战略94

4.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战略95

第十四章 城市密集区的可持续发展96

一、区域分工与城市可持续发展96

1.要素禀赋的空间不平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96

2.区域分工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促进96

二、城市密集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博弈97

1.博弈分析概述97

2.城市密集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博弈特征98

3.城市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纳什均衡99

4.“智猪游戏”与大城市的积极作用102

5.城市博弈中的帕累托优势103

6.严格劣势策略与区域协调(局外)机构103

7.相对优势策略与合作大局104

8.可持续发展的“双输”困局与避免105

9.行为纳什均衡与协调战略105

10.可持续发展的激励与权衡106

11.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与路径依赖107

12.合作大局下的先动优势107

13.博弈分析的结论与启示108

三、我国三大城市密集区的环境保护109

1.三大城市密集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109

2.三大城市密集区的环境保护对策110

3.三大城市密集区环境保护的协调114

第十五章 生态城市发展119

一、生态城市119

1.生态城市的概念119

2.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119

二、生态城市发展的若干战略121

1.城市开放度与生态城市发展121

2.创建动态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121

3.把握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契机,实现跨越发展121

4.城市产业结构的生态化122

5.生态城市的自组织124

第十六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126

一、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26

二、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127

1.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涵义127

2.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别128

三、衡量城市经济增长的指标128

四、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129

1.世界银行的发展指标系统129

2.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综合指标系统129

3.莫里斯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129

4.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130

五、城市双赢发展的系统与目标130

1.城市资源与环境子系统131

2.城市生产子系统131

3.城市市场子系统131

4.城市消费子系统132

5.城市管理和协调子系统132

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132

1.可持续性的判断132

2.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选择132

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指标133

4.21世纪议程的衡量指标集135

5.欧洲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35

6.南京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35

第十七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37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特征137

1.聚集性的问题137

2.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问题137

3.开放性的问题138

4.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38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分析139

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139

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挑战139

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活的灵魂140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141

1.环境影响公式141

2.生态足迹141

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42

四、城市未来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前景方案143

1.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前景143

2.技术推进模式下的前景143

3.全面变革模式下的前景144

4.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未来的必然选择144

五、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145

1.快速而理性的发展145

2.实事求是地辩证实施145

3.体制和观念的整体变革146

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146

1.和谐的发展三角形146

2.成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147

3.减资源型的经济体系147

4.绿色导向的科技能力148

5.充分的社会共识148

七、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149

1.充分开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149

2.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动态稳定149

3.非线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思维150

4.强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战略契机的把握151

5.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应与内在动力151

6.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自组织与能力建设151

第十八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153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153

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设153

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154

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154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方面155

1.城市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与利用155

2.利用有限资源追求城市生产收益的最大化155

3.城市市场机制的完善155

4.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消费效用最大化155

5.城市管理和协调156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156

1.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156

2.消费者对环境质量需求增长156

3.减轻经济增长的人口压力156

4.减少经济增长的不公平性156

5.保持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同步性156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规划156

1.21世纪议程的进展156

2.以经济发展带动可持续发展157

3.科学设定协同的行动领域157

4.共同参与的工作方式158

5.突出总体思想和能力建设的框架结构158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城市发展计划158

1.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158

2.发展计划领域的全面性和交叉性159

3.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城市指标体系159

六、城市生活方式的变革159

1.生活方式中的不可持续本质根源159

2.简约而适度的消费模式160

3.目标丰富的生活质量观161

七、城市企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161

1.约束负面外部效应下的利润最大化161

2.企业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协同161

3.推进城市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162

4.支持可持续发展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162

5.促进资源与环境保护的产业化162

第十九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163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163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外部约束条件164

1.城市政府行为的合理化164

2.健全有效的市场体制166

3.成熟的现代企业167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系统的完善167

1.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体系167

2.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程序168

3.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方法169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170

1.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复杂性170

2.政策自身的不足170

3.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171

4.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损耗171

五、政策实施的原则和方法171

1.实施原则171

2.实施方法172

六、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选择173

1.政策选择的标准173

2.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选择模式174

七、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实施的模式177

1.互动实施模式177

2.政策博弈模式178

3.实施系统模式178

八、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综合运用178

1.政策综合运用的原则178

2.综合运用的政策方面179

3.政策综合运用的策略184

参考文献1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