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20册 魏晋美学趋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林庆彰主编;张钧莉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254540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20册 魏晋美学趋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释名1
(一)魏晋美学1
(二)魏晋美学趋势2
1.先秦两汉的外向和谐审美基调2
2.魏晋的美学新趋势3
(1)人本趋势3
(2)缘情趋势4
(3)抽象趋势5
二、研究范围6
三、研究方法7
第一章 魏晋美学的生成环境9
前言9
第一节 险恶的政治社会现实9
一、战乱频仍9
(一)战乱频仍的情况9
(二)战乱频仍对美学生成的影响11
二、儒学衰微12
(一)儒学衰微的原因12
1.驳杂不纯12
2.支离繁碎14
3.诡异不伦16
4.僵化无用16
(二)儒学衰微的情况17
1.太学游谈不止17
2.非儒言论盛行18
3.法术玄言夹击20
(三)儒学衰微对美学生成的影响23
1.外在价值的失落23
2.思维多向性发展24
三、名士受害26
(一)名士受害的情况26
(二)名士受害对美学生成的影响27
第二节 巨变的心理价值结构28
一、圣王信念动摇28
(一)圣王信念动摇的原因28
(二)圣王信念动摇对美学生成的影响29
二、伦理规范解体30
(一)伦理规范解体的原因30
(二)伦理规范解体对美学生成的影响31
三、建功理想破灭33
(一)建功理想破灭的原因33
(二)建功理想破灭对美学生成的影响35
第三节 坚实的玄学哲理基础35
一、有无论35
(一)有无论的基本意涵36
(二)有无论与审美36
二、自然说37
(一)自然说的基本意涵37
(二)自然说与审美40
三、体情观42
(一)体情观的基本意涵42
(二)体情观与审美47
结语50
第二章 魏晋美学的人本趋势51
前言51
第一节 人本趋势的形成54
一、重才轻德的社会风气54
(一)东汉唯德是尚的社会价值标准54
(二)曹操「唯才是举」的反道德意识55
(三)曹操的个性化人格美特徵58
二、死生新故的人生感慨60
(一)人生感慨与人的存在自觉60
(二)写实诗作与人的责任自觉62
三、有无之论的哲理建构63
(一)有无之论与个性63
1.汉代「天人相应」之说与人之个性63
2.有无之论与人之个性64
(二)有无之论与审美68
1.审美标准的转移68
(1)汉代的外向和谐审美标准68
(2)王弼的内向和谐审美标准71
2.理想人格的重塑75
第二节 人本趋势的奠定76
一、文气之说——审美意识的觉醒77
(一)「文气」观念的渊源78
(二)文气说的内含79
1.「气」的个性意义80
2.文气说对「诗言志」的澄清81
(三)「文气说」与个性本位的创作审美意识82
1.个性的「不可力强而致」82
2.主体的「不朽」83
(四)「文气说」与风格本位的作品审美意识85
1.「文气说」的作品论85
2.「气」的作品特质85
3.「文」的不同个性87
二、英雄之论——人物审美的新标准89
(一)「英雄」观念的产生及演变89
(二)英雄论的内含——「智」与「力」的统一92
(三)英雄论的审美价值——以智为美95
三、才性之辨——审美标准的哲理基础96
(一)才性之辨的渊源97
1.重才意识97
2.论辩之才98
(二)才性之辨的展开99
1.「性」的内含100
2.才性之辨的内含101
(三)才性之辨的审美价值103
第三节 人本趋势对魏晋美学的影响106
一、唯我之风106
(一)唯我之风的内含108
1.谓己为贤——道德价值的全然排除108
2.我宁做我——欣趣判断的自我肯定111
(二)唯我之风的影响112
1.以独创为贵112
2.以任诞为美114
二、生死之观120
(一)生死之观的内含120
1.忧生之嗟——对生命之独特的独特哀伤120
2.无生无死——对生死之必然的思辨超越122
3.及时行乐——对生命之贵重的当下把握123
(二)生死之观的影响125
1.服食求仙——延续生命长度的尝试125
2.奢华享乐——增加生命密度的努力128
(1)从养生到乐生128
(2)纵欲理论盛行129
(3)奢华之风广被130
结语138
第三章 魏晋美学的缘情趋势141
前言141
第一节 缘情趋势的形成142
一、人当道情142
二、抑情抗礼143
三、锺情在我146
第二节 缘情趋势的奠定146
一、圣人有情说147
(一)「情」说的渊源147
1.儒家的「以礼节情」147
2.庄子的「无情说」149
3.荀子的「情之不美」150
4.董仲舒的「情欲合一」150
(二)「圣人有情说」的审美价值——肯定审美情感的共通性151
二、声无哀乐论152
(一)乐论的渊源152
1.《礼记·乐记》的社会功能论152
(1)致乐治心152
(2)反情和志153
2.阮籍《乐论》的音乐本体论153
(二)声无哀乐论的审美价值——强调审美情感的主体性154
三、诗缘情说157
(一)诗「缘情」的审美价值——情感的审美中介地位157
(二)诗「绮靡」的审美价值——情感表现的艺术形式158
第三节 缘情趋势对魏晋美学的影响159
一、尚情之风159
(一)父子之情160
(二)夫妻之情161
(三)爱情162
(四)兄弟之情163
(五)友情163
(六)山川之情164
(七)爱智之情167
二、缘情制礼170
三、缘情论文173
结语174
第四章 魏晋美学的抽象趋势177
前言177
第一节 魏晋学术思想的抽象趋势178
一、汉魏之际的学术思想——儒、道、名、法兼融178
(一)曹操重法术而名法兼备178
(二)曹丕崇黄老而各家杂揉181
(三)学术界各家兼融之情况184
二、正始以后的学术思想——玄学独盛187
(一)刘卲论君德而归结于人才识鉴187
(二)王弼论君德以证成其玄远之学188
第二节 魏晋清谈发展的抽象趋势189
一、汉魏之际的清谈——人物品鉴为主190
(一)东汉以德行为中心的清议式人物品鉴190
(二)汉末以直觉下判语的印象式人物品鉴196
(三)清谈一词的产生,及人物品鉴的崇高化和理论化200
二、正始以后的清谈——谈玄说理205
(一)太和年间荀粲、傅嘏之谈205
(二)正始年间何晏、王弼之谈208
第三节 抽象趋势对魏晋美学的影响210
一、形神之论——审美观感之改变210
(一)唯「神」是尚的人物品鉴210
(二)以「形」写「神」的艺术理论212
1.艺术欣赏理论212
2.书法理论213
3.绘画理论217
4.音乐理论219
二、玄虚之风——生活行为之渗透222
结语225
结论227
参考书目231
热门推荐
- 498098.html
- 876917.html
- 2673950.html
- 297062.html
- 1271087.html
- 1621369.html
- 1634345.html
- 309637.html
- 1412793.html
- 2716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9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7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6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23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5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3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1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50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0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7131.html